作者:禽药一部覃捷梅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引起机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鸡组织滴虫病主要表现为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盲肠发炎,肝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坏死溃疡灶为重要特征,亦称为传染性盲肠肝炎或黑头病。2周龄至3月龄鸡组织滴虫病发病率最高, 易发生在温暖潮湿的夏秋季,成年鸡感染组织滴虫后产蛋率下降,临床症状不明显。
组织滴虫在鸡体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原虫随鸡粪排出体外,虫体在外界不能生存很久,鸡食入活的虫体几率不大,故不易引起发病;另一种感染方式是在盲肠内同时有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寄生时,组织滴虫可侵入异刺线虫雌虫卵巢内,在虫卵形成时包裹到卵内,并随虫卵排出而传播,此外这种虫卵通常被蚯蚓、黑甲虫等此类动物携带,当鸡吃进这类动物后,卵壳被消化,线虫的幼虫与组织滴虫同时被释放,组织滴虫和线虫幼虫又共同在盲肠内繁殖,对盲肠黏膜机械性刺激,导致盲肠肝炎的发生,部分虫体进入血液移行生于肝脏寄生发育。
本文记述的是安徽某养殖户组织滴虫发病以及处置情况。
某养殖场于2019年10月19日反映23周龄的种鸡每天死淘率达3%,整体鸡群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被毛杂乱。解剖的病死鸡发现有肝破裂、肝脏表面有不同程度溃疡以及黄绿色渗出物等病变。剪开盲肠可见干燥、坚硬、干酪样的凝固栓子,剥离时肠壁只剩下薄薄的浆膜层。初步怀疑是组织滴虫感染,药物治疗三天后,死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鉴于此,将病料寄到华南农业大学寄生虫实验室用PCR进行确诊。
送检的5个样品进行剖检,情况如表1和图2-图4所示。
▼表1 肝脏及盲肠样品病变统计表▼
样品1、样品4肝脏样品肿大, 出现数个圆形、稍有凹陷、黄绿色的溃疡灶。
▲图3 肝脏样品(上为样品2,中为样品3,下为样品5)
2号、3号、5号肝脏样品表面平整光滑,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病灶。
▲图4 盲肠样品(上为样品1,中为样品3,下为样品4)
1号、3号、4号样品盲肠壁充血、肿大,有干酪样病变肠芯,盲肠芯内呈同心圆样排列。
提取肝脏病变组织DNA, 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组织滴虫核糖体ITS rDNA序列,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1号和4号ITS rDNA大小约为350 bp。
图5 核糖体序列PCR扩增结果(M:2000bp;1-5:样品1-5号)综合病变和组织滴虫特异PCR检测结果:1号、4号样品为组织滴虫病阳性。
因为组织滴虫病常见传播方式是通过异刺线虫虫卵为媒介,所以,有效的防治措施需重视减少或消除这种虫卵。如不驱虫,表现正常的鸡也可能寄生有大量排出虫卵的异刺线虫,场地会因此成为长期存活异刺线虫卵严重污染的场所,造成组织滴虫的复发,感染性虫卵还可以存活数月甚至数年,因此轮换放牧并不能很好地防止感染问题。在有些实例中,消毒对消灭虫卵有一定意义,但是发表的资料很少。单靠管理措施很难将组织滴虫发病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所以通常采用预防性化药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方案如下:1.定期用杀虫药,如“诗螨净”(辛硫磷浇泼溶液)驱除场地的蚯蚓、以及垫料中常常携带的黑甲虫。
2.用阿苯达唑混悬液定期驱异刺线虫,按每千克体重20-30mg,一次口服,建议脱温放养后每隔一个月使用一次。
3.发病治疗:地美硝唑(二甲硝咪唑)按100ppm饮水,用于预防;按200-400ppm饮水,用于治疗。
覃捷梅,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硕士毕业,从2013年至今就职于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西南、西北区域球虫疫苗以及禽药产品的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