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禽药二部 陈艺生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以及最近一年多非洲猪瘟疫情的形势下,我国蛋鸡业正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蛋鸡规模化饲养中,肠道疾病直接影响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多种抗菌药物被禁用于开产鸡群中,让肠道疾病控制处于相当被动的状态。如何让鸡群处于良好的肠道健康状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是目前各大蛋鸡养殖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在引起肠道问题的众多因素中,球虫一直是相当重要却往往容易被忽视的一员。不少传统的饲养工作者认为,由于蛋鸡一直在笼上饲养,与粪便不发生直接接触,感染球虫的几率不大,对其危害没有足够的重视。实际上笼养蛋鸡的球虫感染情况到底如何?养殖工作者该如何对其制定合理的防控手段?
曾有科研机构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球虫病高发季节(5-6月份)对某蛋鸡场不同周龄的鸡群进行球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周龄、8周龄、甚至18周龄的鸡群均有较高的球虫感染率,并随着鸡群的周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表1);柔嫩、毒害、堆型、巨型等4个种的球虫均有检出,其中一栋育成大鸡舍的感染情况最严重,柔嫩和堆型球虫均有较高的感染数量,而柔嫩和堆型球虫的感染情况也较普遍,从小鸡到开产鸡均有感染(表2)。
虽然在笼养的条件下,鸡群排出的粪便大部分会通过笼具地网漏走,但仍然有少量鸡粪残留于地网上和缝隙间,这样就存在球虫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图1);而环控鸡舍内温度、湿度适宜,也为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图2)。鸡群从育雏阶段少量感染残存在鸡舍中的球虫,到了育成阶段,由于舍内鸡群密度较大,残留在笼具网底的鸡粪较多,在鸡群中繁殖的球虫数量越来越多;而转群和开产引起的应激往往是球虫病发生的导火索,因此蛋鸡球虫病常发生于转群至产蛋舍1-2周后的时间段。但由于笼养蛋鸡场球虫感染的强度相对于地面平养的鸡舍较低,亚临床感染的情况占多数,球虫病的典型症状和病变(血便、盲肠出血、死亡等)并不常见,因此往往容易被养殖人员所忽视。然而球虫破坏肠黏膜后,产气荚膜梭菌继发感染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却是某些蛋鸡场开产后常见的问题,其引起的产蛋率下降、蛋壳和蛋黄颜色不佳(影响色素吸收的堆型球虫是其罪魁祸首)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蛋鸡场的经济效益。可以说,球虫病防控是蛋鸡肠道疾病防制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养殖场增效的手段之一。▲图1 少量鸡粪残留于地网上和缝隙间是笼养鸡感染球虫的重要条件
▲图2 环控鸡舍内适宜的温、湿度为球虫卵囊孢子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笼养蛋鸡球虫病的防控手段主要是药物预防:一般在60-90日龄之间使用一次抗球虫药物。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多种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已经越来越严重(表3)。另一方面,政府对蛋制品药物残留的检测越来越严格,导致多种抗球虫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被禁用于开产鸡群。因此,广大蛋鸡养殖工作者正在不断地探索和寻求高效绿色的球虫病防控手段,而免疫预防则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注:抗球虫指数ACI≥180判为敏感,160≤ACI<180为良好,120≤ACI<160为差,ACI<120为无效球虫免疫的原理如下:通过合适的方法(饮水、拌料、孵化厂喷淋免疫等),将足够种类、数量的疫苗卵囊经口接种给鸡只,创造条件让其在鸡只肠道繁殖,产生基础免疫力;一个繁殖周期后,创造适合的条件让鸡只均匀地重复感染粪便中排出的子代卵囊,刺激鸡只对相对应种类的球虫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终生免受球虫病的困扰。相对于药物预防,使用球虫疫苗的优点如下:1.没有耐药性问题,防制鸡球虫病效果更有保证;2.多价疫苗提供的主动、全面保护,很好地解决了药物防治只注重急性球虫病而忽视亚临床球虫感染的弊端;3.减少药费开支,降低养鸡生产成本;4.再也没有药残问题,对人类健康无危害,从而规避食品安全风险。建议广大蛋鸡养殖场对球虫感染情况开展检测工作,直观了解本场球虫感染的周龄、数量、种类等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方法进行免疫接种,以减少后期球虫病发生的风险。
陈艺生,就职于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鸡球虫疫苗和禽药的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