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畜药三部 马志鹏
猪蛔虫病是由蛔科蛔属的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在规模化养殖的猪群和散养猪中均广泛发生,尤其在猪舍卫生条件不佳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更高,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生长缓慢,严重造成死亡,剖检可见小肠存在大量蛔虫成虫虫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 17%-80%,可造成经济损失达15-45元/头猪,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疾病。
▲粪便中带有大量蛔虫成虫虫体
▲镜检下的蛔虫卵(100×)
2.蛔虫的繁殖能力特别的强,一条雌虫每天平均产卵10-20万个,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达100-200万个,一条雌虫一生可产3000万个虫卵。
3.蛔虫虫卵生存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非常的强。
猪蛔虫的幼虫、成虫阶段对猪都有致病作用,其危害程度由感染蛔虫数量决定。当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化,幼虫钻入小肠壁,随血液或直接经组织在宿主体内移行。首先幼虫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并滞留,随后经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上行至支气管和气管,破坏呼吸系统,易引起继发感染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最后由咳嗽等动作被吞咽到达小肠成为成虫,以黏膜表层物质及肠道内容物为食,成虫夺取宿主大量营养,造成肠道组织黏膜机械性、物理性损伤,严重时造成肠破裂,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被毛粗乱,常是形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猪蛔虫在小肠中的寄生期约为 7~10 个月,随粪便自然排出体外。
1.加强猪舍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加强猪舍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对猪粪及时清理,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做好每日消毒,同时还要保证猪舍良好的通风,给予猪群营养全面的饲料,可适当补充“加能速补”,满足猪群对氨基酸、多维、电解质的需求,提高抵抗力。
2.做好定期驱虫。母猪:“虫力黑”1kg+“地美硝唑”1kg,混饲1000kg给药,连用5-7天,一年四次;后备猪在配种前驱虫 1 次;新进猪在驱虫后方可混群;肉猪60、120日龄:“虫力黑”1kg+“地美硝唑”1kg,混饲1000kg给药,连用5-7天。
3.一次性驱蛔虫方案。可使用正典微囊“虫力黑”,用法用量为0.1g/kg体重,母猪一年四次(15—20g/头);肉猪60天龄、120日龄各使用一次;一次拌料服用完即可。
[1]陈光丽.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制[J].吉林畜牧兽医,2017,38(10):23.
[2]孙乔圣.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9):96-97.
马志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学士,就职于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猪寄生虫检测技术服务和畜药产品市场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