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规模化养猪场中常出现一种经产怀孕母猪突然腹胀死亡的病症,此病发病时间短,致死率高达100%。该病多发于膘肥体壮、采食量较大的母猪。母猪在正常采食后1—2小时内突然出现不安,有腹痛表现,腹围迅速膨大、呼吸急促,继而卧地不起。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仅2个小时左右。因其发病急且无特效药,往往来不及治疗就已死亡。母猪胀气高发于每年季节交替之时,在猪价高涨的今天,应引起广大养殖者的重视,积极预防,避免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猪采食了过多的酸败发霉的饲料,导致肠道内有大量产气荚膜梭菌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胃肠胀气;同时如果猪群采食量过多,造成消化功能减弱,使得大量有毒气体排不出去也会造成胀气。
冬春季节,当气温变化较大时,母猪采食的水温过低,或者夏季母猪直接饮用冰凉的地下水,使母猪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明显升高,导致胃肠分泌及蠕动紊乱、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胃肠动力不足,食糜停滞时间长,魏氏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形成胀气﹝1﹞。或者由于母猪运动量较小,饲喂青绿多汁的饲料比例较少,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也会胀气。胀气使大量气体不能从肛门排出,母猪腹部胀满,使整个胸腔及内脏受到挤压,呼吸不畅,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很快便会缺氧窒息死亡。
发病猪主要是怀孕的经产母猪,其他阶段的猪基本上不发此病。从发病季节上来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和炎热的夏季﹝2﹞。发病猪往往无先期临床症状,体温一般不升高,但在采食后1小时到2小时内突然出现不安,有腹痛表现,腹围迅速膨大,呼吸急促,继而卧地不起,此时可伴有体温升高症状。若不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100%,慢性病例症状可延续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 急性病例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仅 2 小时左右。剖检时可见胃肠道充气,胃扩张或扭转,胃黏膜出血,部分病例可见胃溃疡病变,肠系膜充血,粪便干硬,脾肿大几倍,其他脏器无异常。胃扭转是该病的一个特征性病变。
临床诊断引起母猪胀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胃肠问题,另一个是产气梭菌。对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胀气,可用含量20%地美硝唑,每头母猪4g的量,连用7天,间隔7天后,再使用老三届500g混料1000公斤,连用一周调理母猪肠道。
地美硝唑为广谱抗厌氧菌药物,对产气荚膜梭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但在母猪肠道中占据主要肠道生态位的也是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梭菌(Clostridium)和拟杆菌(Bacteroides)等厌氧菌,它们主要定植在母猪肠道后半段﹝3﹞。地美硝唑在杀灭对肠道有害的产气荚膜梭菌的同时也会对肠道有益的厌氧菌造成重大打击。而肠道微生物,与机体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参与了许多生理代谢过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称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为一个独立的生理器官。一方面,肠道中原有的微生物对于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起着必要的作用,同时还会与有害菌竞争定植位点,避免有害菌的定植(hooper等2012)。而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还会与宿主竞争营养成分,对于纤维等宿主未消化的养分进行发酵,产生菌体蛋白或合成为维生素等,供给宿主利用。因此,肠道中的微生物与宿主的健康和生理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维持宿主健康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老三届中主要成分为丁酸梭菌(厌氧菌)、地衣芽孢杆菌(兼性厌氧菌)、枯草芽孢杆菌(需氧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调整肠道菌落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它的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地衣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内正常生理性厌氧菌的生长,能产生抗活物质,抑制致病菌繁殖;枯草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游离氧,造成肠道低氧,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同时也能合成维生素和各种酶,提高机体免疫力。在使用地美洗刷肠道菌群后,配合使用一周老三届可以促进有益菌在肠道中定植,为母猪的肠道健康保驾护航。


[1] 李海新,李明.母猪胀气的处理方法[J].猪业科学,2017,34(02):139.
[2] 赵鸿璋,张南生,丁学亮.经产轻胎母猪胃溃疡性胃胀气病的诊断报告[J].河南畜牧兽医,2001(09):24.
[3] 刘红宾,母猪微生物垂直传递影响仔猪肠道的微生物定植与功能发育[D].中国农业大学,2019.
侯健,201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现就职于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公司养猪板块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