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也叫做仔猪肠毒血症,主要是由于感染溶血性大肠杆菌而引起,通常在仔猪断奶阶段容易发生。猪往往突然出现发病,尤其是健康情况良好的仔猪。感染发病后,仔猪在发病初期出现眼睑肿胀和叫声嘶哑等症状, 紧接着出现神经症状,并在胃大弯及结肠系膜处发生水肿。该病的发病率不高,一般为15%~35%,但死亡率高达50%~80%,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对养猪业发展造成明显影响。
传染源是带菌母猪以及感染仔猪,病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随粪便排出污染附近周围的环境;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不分品种和性别均可感染,仔猪断奶后 3 周内的发病率最高。经常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在一窝仔猪中患病的仔猪多为健康良好、体格健壮的仔猪。
(1)气候突变,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在天气突变造成胃肠受凉而引起胃肠痉挛、消化不良、腹泻等导致抵抗力降低,引发水肿病。
(2)营养结构改变,突然饲喂浓缩饲料,由于仔猪的胃肠功能不健全,无法直接分泌消化酶,在小于4周龄时突然饲喂过多营养浓度高的饲料,引起水肿病。
(3)饲料品质不良,如仔猪补饲大豆蛋白含量达到粗蛋白总量50%以上的饲料,或者大豆、豆粕的加工方式不合理,或仔猪没有充分补饲,供给酸碱度过高的饲料,都可引起水肿病。
(4)应激影响,如阉割、断奶、母仔分离、更换饲料、预防接种等,能导致其发生应激反应,使其抵抗病原菌的能力减弱,引发水肿病。
剖检病死猪,主要是在眼睑、腹部、结肠系膜、胃、喉部、皮下发生水肿。全身淋巴结发生水肿,其中最明显的是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结呈灰黄色,并发生充血、出血以及炎性等变化。胆囊发生水肿,肝脏质地变脆,容易碎裂。
皮下、回肠、肾外膜有胶冻状渗出物,肠道充血变薄

(1)要减少对断奶仔猪的应激,仔猪一般在40d左右适合断奶;
(2)要保证仔猪分娩之后,减少环境的应激;
(3)要保证仔猪营养从母乳逐渐朝着饲料转换。
在饮水或饲料当中,适当添加酸化剂,保证乳酸菌能繁殖,还遏制有害病菌生长。
三碘凌1:2000消毒酸化水源,连续使用15天
三碘凌(枸橼酸碘溶液):
1、刺激性小,无腐蚀性,可带畜禽消毒或者饮用水消毒;
2、特殊的设计,缓冲作用,碘的稳定性好,安全高效。
定期使用金霉素(正典金霉素)、土霉素、硫酸粘菌素(正典肠泰)、亚硝酸钠以及维生素B等药物,预防仔猪水肿病。
适当注重对仔猪进行接种预防。可以采取皮下或者肌肉注射的方法,注射仔猪水肿病灭活疫苗。
资料整理来源: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预防和治疗郑巴磋2018年第12期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探究李志良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赵玉杰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方法崔德威
DOI:10.14070/j.cnki.15-1150.2019.02.028
仔猪水肿病防治措施陈小萍2019年第1期(总第20期)

龙海强,2016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本科,毕业后就职于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畜药技术服务及推广工作。